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

「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


(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及會刊2011簡介)
前兩天收到日本寄來的一本 『世界俳句2011 第7號』(World Haiku 2011 No.7)(2011/01/30 發行),是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發行的年刊,因其內容編輯與一般俳句集或俳句雜誌有其不同的地方,想給各位做個簡單介紹。也想告訴各位「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大家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語(台語、客語、華語、英語、粵語、滬語、原住民的語言……)來吟詠並發表。

「俳句」是日語短詩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所有人類語言中最短的詩,只有17個音節。 然而,在台灣,也許知道「俳句」是世界文學上最短的日語「詩」的人還有,可是知道「俳句」五十多年來已成為,在世界各國以各自的語言被吟詠的人就不多了。不過,我發現近來因哈日或萌日的關係吧,網路上對於「俳句」有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俳句」在日本本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而在近一百年間形成各種流派。從四百年前最原本的「連歌」及「俳諧」的「發句」開始,發展到現代俳句之父「俳聖」正岡子規(1867~1902)所訂定的寫生寫景、有季、定型的「俳句」,所謂「傳統俳句」,爾後繼續發展延伸成為文、口語皆可,無季、有季不問,主、客觀的寫景都允許的情形,甚至如漢詩口語的自由律現代詩型俳句都被接受的情形。另外,以英文的「Haiku」一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就已經流傳至西方,西方國家開始出現仿照俳句形式以本國語言寫成的「俳句-Haiku」文學,在各不同國家,以不同語言被吟詠也快近一百年了。二次大戰後,傳播的速度加快,隨著日本的政治、經濟復甦,國際上「俳句」文化的廣為流傳已變成不爭的事實。


話說回來,俳句是日本的短詩,定型於江戶時代,現代的俳句定型於明治時代的正岡子規(1867~1902),依子規的定義吟詠的俳句就成為傳統的俳句形式。傳統俳句的三大準則為「季語、五七五音節及客觀寫生」。然而「俳句」的本質在於短小和留白,因此每一個時代都有不按傳統俳句的準則所詠的俳句的存在,被稱為「前衛俳句」,而每每在文壇上引起轟轟烈烈的騷動或論戰無誤,甚至在二次大戰期間則因軍部的思想統制而有入獄者。這一種情況,無論古今或洋之東西都一樣沒有什麼稀奇。另外日本俳句傳到西洋後以另一外貌(HAIKU)流傳不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以三行短詩的形態定型下來。俳句在中國,則近三十年來以「漢俳」的形式流傳。但是不管西洋的表音語言或中國的表義語言都無法完全符合日本俳句形式及內涵.。近二、三十年來的前衛俳句作者則以較廣闊的思惟包含俳句的內容外型,這樣就包含了西洋的HAIKU、漢語俳句以及世界所有語言的短詩統稱為「世界俳句」。


在俳句國際化之際,傳統俳句圈中的多數人仍傾向守住傳統俳句的狹窄定義而不承認「前衛俳句」,更何況要將國際化的俳句納入正統的「俳句」。此現象自明治時代開始一直持續著,一波又一波,不斷地反復沖撲過來,據說最近幾年來此現象又有更加嚴重的趨勢。可是另一方面,在此狂浪中仍有不少日本俳人,包括使用表音文字寫詩的西洋人,為追求「俳句」的本質性,即短而留有餘白的本質,不論所使用的語言,而努力。 這些人就是成立「世界俳句協會」(World Haiku Association)的一群俳人、詩人。


這些人於2000年以日本明治大學的法語教授夏石番矢(本名:乾昌幸)為中心與美國詩人James Michael Kacian和Slovenia詩人Dimitar Anakiev在Slovenia 的Tolmin,開成立大會,有11個國家的68位詩人參加。之後,在世界各地每2年開一次國際大會。在2003年在日本奈良縣天理市開第二次大會有13個國家的詩人100人參加, 2005年在布加里亞,2007年在日本東京,2009年在立陶宛,開大會。於2004年11月第一本會刊『世界俳句2005第1号』(多言語、全272頁)出刊,之後,每年出年刊(多語言)一本。


夏石番矢教授,1955年生於日本兵庫縣,1979年畢業自東京大學教養学部法語科,1984年修畢大学院比較文学比較文化博士課程。1984年任埼玉大学教養学部専任講師,1987年任明治大学法学院法語講座副教授、1992年升任教授。自1996年~1998年任巴黎第7大学客座研究員。 自2010年起在東京大学文学部講授 「世界的俳句」。他於1983年還是東大大学院學生時,就已出版第一本俳句集『猟常記』。他的衝勁、倔強、天才型個性不讓他走平常路,自東大學生時代起,拜前衛俳人高柳重信為師,二十多歲就以俳人活躍於俳壇,在荊棘叢中開發出一條獨創的小徑,即將發展成為眾所趨往的坦然大道。他發表有多本俳句集、俳論和詩文有關論文,是以各種語言在各國出版。 2000年9月,於Slovenia 的Tormin創立世界俳句協会,之後一直擔任主席至今。2008年主辦日本頭一次舉行的大規模国際詩祭(Tokyo poetry festival 2008)。此外所獲得的多項俳句有關獎賞不勝枚舉。他的夫人鎌倉佐弓也是著名俳人,也發表過多本俳句集。每天閱讀他們兩位的部落格,了解兩位馬不停蹄遊走於世界各地,以日繼夜翻譯、編輯、評論從世界各國寄來的俳句,是十多年來真實的夫唱婦隨共同為「世界俳句」之明天奔走之鴛鴦夫妻。


前兩天本人收到的是『世界俳句2011 第7號』(World Haiku 2011 No.7),內容共240多頁,有全球41個國家181位詩人的522句俳句,7個國家15人的15個俳畫,6篇俳論,還有日本和紐西蘭的24句兒童俳句(如附圖),尤其最特別的是每句俳句都有作者母語的原文再加上英語和日語的翻譯,都是由專家所翻譯的,包括日語、英語、華語、德語、法語、立陶宛語、伊大利語、蘇拉夫語、俄羅斯語、蒙古語、葡萄亞語、印度語、克魯亞吉阿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等等語言,以本人的俳句為例,以台語、華語、英語、日語四種語言文字刊印出來(本人提出的原文為台語、華語、日語三種版本英語則為編輯部另請專家翻譯,不過大部分為主編夏石教授所翻譯)。可想像編輯人員的辛苦與艱難。


在本刊中以漢語/漢字提出者包括本人一共有7位。5位住日本,其中石倉秀樹是本人的朋友漢詩人,其他四位由名字看來應該是日本人,芋川冬扇、石塚萬李子、高橋香雪、田村美千代,而且他們四位都用三四三共三行十個漢字來吟詠漢語俳句,跟本人所推薦的華俳、灣俳同數目的漢字。為好奇心所驅,使用日語谷歌搜尋引擎尋找,果不期然,前面兩位都屬於日本漢詩社的成員,最後一位雖沒有查到猜想也是漢詩社的同仁,而他們所使用的三四三漢字詩正是日人中山逍雀所提倡的短漢詩「曄歌」。還有一位是也住在台灣的美國詩人Paul Pfleuger, Jr,他是一位很活躍的詩人也是俳人,有很多詩作,在台灣成功大學教學,本人不認識他,詳情請查看搜尋引擎,有很多資料,他會不會華語或日語我不清楚,不過他必定除了英文以外也提出華語稿,不然不會有華語俳句稿出現,好像是有人替他翻譯。


最後,本人提出本文的目的在於希望對於俳句有興趣的年輕人或詩人踴躍參與 「世界俳句協會」,它是沒有語言規範限制的,可以使用每一個人的母語來吟詠俳句而符合於俳句的本質,短而有留白即可,尤其使用台語(狹義定義,請客家朋友多包涵)和客語。


有關「俳句」的歷史、本質、爭議、在台灣的流傳情形等,以及本人關於「漢語/漢字俳句」的拙見以及對於「漢俳」的看法請參考本部落格中的有關拙文。






1. 《台灣俳句》之旅 :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3177

2. 吟詠日本俳句-現代俳句的蛻變: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30

3. 《漢語/漢字俳句》——―漢俳、湾俳、粵俳、…、?―

http://140.119.61.161/blog/forum_detail.php?id=4047

4. 『世界俳句2011 第7號』的介紹http://banyahaiku.at.webry.info/201102/article_5.html

(2011/02/17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