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台語文學」與「台灣文學」;「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與「方音符號系統方案」

                                                     
                          吳昭新

    月二十四日(2011)在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的一場演講不但現場差一點以武場收場,之後連續幾天在媒體上引發了「台語文寫作」、「台語文學」、「台灣文學」的論戰。這些論戰的根本潛在主題,「台語的地位、文字、拼音」,已持續數十年,表面上,藉政治、宗教力量似乎底定下來,其實一直無法解決,而在可見的將來也是難有解的。 

    因為事關台灣的歷史經驗、二戰後台灣政治地位的未確定性、統治階級的專制殖民意識形態事實、住民及語言的特殊性及多元性、台灣住民的特殊民族性以及人性的基本慾望-「名利」等等糾葛成一團,雖然只能在檯面上、下悶燒幾十年,不過比起二戰後初期吳守禮1、王德育2等台語研究的開拓先鋒者在國內受盡欺辱或只能到國外才能做研究的情況,能夠悶燒,已算是很幸運了。 

    不過「台語問題」至今仍然無解,連已好幾代住在台灣的人都無能力把台語(廣義)當做自己的母語來自由自在使用是何等不幸,而且情況更一天天在惡化。為什麼台灣會這樣呢? 除了非本土政府當局的長期專制殖民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歸咎於住民的特殊民族性,日語叫做「奴隸根性」、華語叫做「奴性」、台語叫做「心婦仔螺、奴才相」,還有「西瓜倚大爿」、「倚父食父、倚母食母」的人生哲學,是否為一般人所說的「臺灣人愛錢、愛名、怕死」三步驟則尚需求證,但君不見街坊上流傳的歇後語「台灣人三好加一好」,是真的嗎?生為台灣人,只能吞下去嗎?一笑付之?只要我爽就好,何必管別人怎麼想,台灣永遠少一個陳智雄(3),更有四百年來還在持續的閩客的爭執,常被統治當局拿來做為分化本土族群的工具。

     黃、蔣524之爭,因為本人不在現場,不明實際情況,但根據報端上的零星報導,雙方對於台語地位的見解本來就已互不相容,爭論主體之所在,則如前述有多重潛在原因,是無解的,幾十年前如此,現在仍然如此。

     只是覺得黃氏所說台語無法書寫成文,確是言之過甚吧,而蔣氏所主張台語文書寫非借用羅馬字不可也是有所偏頗,該是愛鄉情緒的衝動失控所使然。

     2005年筆者因見母語教育的亂象,曾發表《母語教學的亂象》一文刊載於《台灣文學評論》期刊上,呼籲大家公平冷靜處理台語拼音和注音問題,之後,於2006年年底,台灣教育部公佈了教育部版《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表面上似乎解決了爭論了多年的『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法』的問題,其實不然,這樣不但多了一種拼音法,反而使問題更複雜化,當時我就說過說沒有一個人是真的會滿意的,羅馬字拼音各派系也不一定會遵守。果不期然,獲勝者,藉政府的行政力為後盾,順遂其願,如行無人之境,一路衝鋒,可是一般大眾則躲避都來不及,學子苦不堪言,順遂者則自得其樂, 享受其成果, 可是台灣學子與一般大眾則受害無窮, 且不斷 。

  2008年本人再補充新的資料後,2008.04.0504.11的七天於《台灣時報》的《台灣副刊》上發表《再談母語(台灣閩南語)教學的亂象-鷸蚌相爭》一文,同時也上載到政大的「臺灣文學部落格」網上 4。沒想到獲得教育部專利的「台羅」派順勢借教育部的助力,不但排斥其他羅馬字派,還排斥同樣早由教育部公佈的台語「方音符號」,而獨佔台語注音、拼音的領域。本人曾寄送伊媚兒給教育部長請問究竟,竟由國語會來了答非所問的回答,再次行文說明本人請問的是台語方音符號的問題,並且明告本人曾任行政院三級機關的首長退休,本人在職期間不曾准許過同仁對人民的提問做這樣不負責任的答覆,這次國語會才答覆說教育部現在推行台語羅馬拼音,對於我的問題仍然是避開正面的回答。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是民進黨政府的臺灣人部長,都這樣見解態度,筆者識相,只好放棄對同為臺灣人的期待而作罷。只怪自己生為臺灣人,見證了那歇後語。(杜部長是否看過筆者的伊媚兒則至今不得而知)

    靜思這次的524事件,似乎台羅派不只要在台語拼音、注音上稱霸,還要霸凌台灣文學的解釋權和台語文書寫的文字選擇權,不顧已是民主時代,還要回到叢林原則,<拳頭姆大粒丌人丌>,槍桿子出政權等,古今中外的實力社會,若是筆者的了解有錯,願意撤回本人的發言。

台灣文學和台語文學涇渭分明不必再贅言。

    「台灣文學」包括:在臺灣書寫的,或描述臺灣本地事物人事的,以各種語言書寫的作品,包括以華語、日語、英語、客語、南島語,當然台語(狹義)也包括在內的作品。

    「台語文學」筆者則意指使用狹義的台語,就是以臺灣閩南語書寫的文學作品。為什麼我需要對台語一詞講得這麼複雜呢?「台語」是「台灣語」的簡稱,「台灣語」一詞若要從字面上或學術上來解釋,應該包含台灣閩南語、客語、南島語以及後來參與的華語,但若要從一般約定俗成的「狹義」的意思來解釋,則是指台灣閩南語。這是社會一般大眾的了解通識,日治時代如此,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這麼一說一定會惹毛了同在島上的客家及原住民朋友,但是我絕對沒有欺負蔑視客語及南島語的意思,只不過說一個事實而已。

   
我碰到客家朋友我都會問他們會不會講客家話,要他們講自己的母語,愛惜自己的母語。不只現在如此,早就如此。我二十年前是拿聽筒的,在那時候病人來看病帶著小孩,當筆者聽到他們母子之間用華語對談時,我都會問他們為什麼不講母語,結果母子雙方都答不出來,不過在第二次來求診的時候,大部份的大人都會告訴小孩,跟醫師要講母語。這其實是社會上的自然現象而已,約定俗成而已,一般大眾要求能安心無憂生活在現實社會上,只好這樣罷了。但是我都鼓勵他們儘量說各自的母語,甚至來自中國的新移民的第二、三代我都會勸他們多講父母親的母語。

   
話說回來,「台語」一詞,在一般社會上已約定俗成是指「台灣閩南語」,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當我跟病人對講時,除非對方完全聽不懂我使用的母語,我都使用自己的母語。事實上也有少數在地的(native)台灣人不會使用母語外,有不少新住民都會用台語跟我對答。客家病人有十分之七都會聽、講台語,只有約十分之三的客家人完全不會聽、講台語,這些人大都是從偏僻的客家村來看病的。我要說的是,客家人大多會講台灣閩南語的事實,也就是說「台語」一詞一般社會上已約定俗成表示狹義的「台語」,這也是世界各種語言的通則。

   
這麼說,也許客家朋友會不高興,「台語」應該是包括客語的「廣義」的「台語」,不錯,廣義的「台語」是包括台灣閩南語、客語、南島語以及華語。但是我在這裡要特別央求客家及原住民朋友,給講台灣閩南語的朋友多些原諒、讓步和包涵,因為統派政客步步逼迫要把「台灣閩南語」改為「閩南語」,以消滅台灣意識,達成其統戰目標的助力,而且「福佬」一詞原來還有隱藏蔑視閩系台灣人的意思。 講台灣閩南語的族群,其祖先來自福建南部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因其生活方式、文化習慣、思考方式及種族的融合,以致語言已變得不一樣。語言的來源是閩南語沒錯,但語音、腔調、語詞都變了,是貨真價實的台灣閩南語,不是原來的閩南語,而且島內的閩南語雖然也有不同的語音或腔調,但這些也慢慢形成了通用腔,產生台灣特有的語詞等, 而且這不只限於台語,也是世界各地語言的通則。

   
很明顯的例子就擺在眼前,現在台灣通行的所謂「台灣國語」,制定當時是以北京地方的北方音系為基礎的口語,但是現在的「台灣國語」跟在電視上聽到的北京人或到北京聽到的北方口音一樣嗎?連會講漂亮的所謂「國語」的主播員所講的「國語」也不見得是貨真價實的北方音系口音吧,關於「台灣國語」另外還有討論的論點,留在後頭再談。

   
因此有關「台語」的名稱,能讓步的底限是「台灣閩南語」。

   
也許有人會說「福佬語」不可以麼?一般人因為不知道其原委所以有人會接受,可是如果他們知道「福佬」一詞曾是外族稱台灣閩南人的蔑稱時,就絕對不會接受的,這好似台灣閩南話裡稱客家人為「客人仔」有同樣的意境,此外什麼「河洛」 、 「鶴佬」等都是無確實根據的名稱,因此我要再懇請客家朋友幫忙把狹義的「台語」一詞讓給「臺灣閩南語」使用,以免統派政客利用這一矛盾來分裂客閩間共同生活經過四百年修好的感情得成 (5) 

    「台語」是有文字可循的,「有音無字」說,早就成為明日黃花,應該說是「音字脫節」,君不見四百年來的台語文獻麼?使用全漢字的文獻,古今都有,古有「荔鏡記-陳三五娘」,吳守禮就曾花一生的時間給各版本做徹底的語言學上的研究而訂定台語研究的基礎(6),而今者不管二戰前或戰後都有不勝枚舉的文學作品,在本部落格的文章上也有不少舉例(7),另於2000年有吳守禮的五百多萬字(連注音一千萬字)三千頁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遠流出版)的出版,辭典中的解釋除了華語部份,是全用台語所寫(8),且每個字都有台語注音符號的標音,收字12,956字,華語詞收約六萬條詞 (單字詞約13,000條,多音節詞約47,000),臺語詞約六萬條詞以上 (台語詞彙未一一條列,但是大抵每個華語詞都有一個以上的台語詞彙對照或解說。),這還不夠麼?這樣還要講沒有使用台語文書寫的文獻麼?何況網路上還有無以計算的台羅派學者所蒐集的或正在撰寫的台語文書寫文獻嗎?吳氏在文章中講得很清楚,他所做的工作其實只是台語研究的開始而已,希望後續有人跟著做,也許後來的人看不慣漢字寫的台語文,不屑為學,那就免講了,人各有志,不能勉強,但也有不少後來者樂意使用漢字書寫台語文的。文人相輕也是永遠的文壇學術界的真實像,不值得見怪。

   
好吧,大家看過這一大部頭辭典嗎?我知道很多人沒有看過,甚至是台語系的畢業生,奇怪不?我知道其原因,除了有學術良知的台語學者(我說的是台語學者,不是台語推動者)外,現在活動於檯面上推行台語的人是絕口不提吳氏的台語研究(因而受獎第一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2001年)(9),也不提有這麼一部辭典的存在,只為了一味要推行台語羅馬化為目標,為什麼?就留給各位自由想像。這不是跟1928年中國共產黨要拉丁化漢語如出一轍(10)嗎?中共的漢字拉丁化運動,無法得成,暫時以簡體字收局,拉丁化漢字則以「漢字拼音」收局,不能成為文字,只作為漢字注音之用,不過電腦時代來臨後,做為電腦華語輸入法之一還有其功用,這與台灣的注音符號輸入法異曲同工,微軟office附帶的中文輸入法也有注音符號和注音符號第二式(英文字母)兩種輸入法。

   
台文系或台語系或研究所的畢業生中,不知道吳守禮其人其事或台語拼音、注音法中還有教育部公佈的「方音符號系統」,而且所獲得學位的台語研究碩士、博士論文中,沒提吳守禮的研究結果的比比皆是。因為吳氏的台語研究是台語學的最基本最原始研究,學術性台語研究的開路先鋒,有關台語的學術研究理當應有吳氏的研究成果的引述,這是撰述學術論文的基本常識,作者儘可以做正反兩面評論,但不可以忽略。在寫本文中偶然看到成功大學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使用漢羅書寫的,看其參考書目不下150冊、篇中竟無一篇是吳氏的著作,當然其結論是漢羅台語文書寫在書寫台語文時的超優性,其屬性揭然,不言可喻。

   
曾有署名John的人士在網路上提過吳氏「生不逢時」#20,這事顯示現在檯面上台語推動人士的行徑與台語學術界的偏頗,這不是學者的風範,更不是保存母語應走的路徑,台語學術界竟淪落到這地步,可悲矣。但本人必須作一些修正,並非台語羅馬字派人士皆如此,也有人雖然走入台羅的不歸路,但仍保持其學術研究的良知,教導學生在台語界前輩有吳某這個人,我不必特別指出,有心人自然會知道。(吳守禮是筆者父親,筆者只敘述實情而已,請讀者多包涵)

   
漢羅台語文是表音和表意文字並用並無不可,我知道漢字也有表音的成份但至少書寫系統要相同,如以「ㄉ」代替「的」,或以「ㄇ」代替「嗎」等,這還情有可原,是系出同門,同一系列。用英文字母於漢字字串中,只有四不像可言(請漢羅朋友包涵)。我沒有看到鄰國日語文中參雜英文字母來代表或代替其日語語詞的。現代日語中約有五分之一是外來語,都用片假名來表示,但是你要注意到,這些片假名辭彙已經變成日語了,你用日語發音外國人絕對聽不懂,而反過來用原來 的外語發音,日本人就聽不懂,就是已變成百分之百的日語語詞了。且外來日語所使用的字形是由來自漢字的偏旁筆畫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並不是英文字母呀。還有近十幾年來日文還在繼續增加常用漢字喔。在二戰後當日本最悽慘落魄時,也有名作家推展廢止日語,改用法語的運動,那有名的《暗夜行路》的作者志賀直哉就是,但沒有實現,何況現在日本的日語學者為反應社會需求正著手在做減少片假名外來語而改為漢字的工作,當然一定有人反對,社會上沒有絕對的事情(3)

    我舉上面這些事實,不過是要讓說台語文沒有漢字書寫文獻的人知道,除了很多人舉證之外還有這麼一本書而已,在下面姑且引用新竹師範大學臺語所的董忠司教授關於該辭典的簡介:

『《國台對照活用辭典》這本辭典至少有十二大優點: (10)

• 一、貫通國臺:作者吳教授的國語和臺語造詣都非常高超。在本辭典中,吳教授在字、詞,幾乎都附有精確說解,可以體會出作者在語音、語義和語法上,面面貫通。 

• 二、收字齊全:本辭典共收12956字,比常用漢字多出兩倍以上,比《國音常用字彙》多了737個字。一般語言的使用者,可以借用本辭典來進行一般會話,也可以用來讀取文言文書籍。 

• 三、收詞豐富:本書的單字詞條約一萬三千個,多音節詞條約四萬七千個,總共約有六萬條詞語,這是就標舉的詞條來估計的,字詞後面還有詞例。詞例以外,還有一個以上的台灣閩南語詞彙。國臺語兩方面的詞條如果詳細計算,詞條必然各在六萬個以上,也許有八九萬個以上。 

• 四、注音仔細:每一個詞、每一個例句、每一個字都有注音,讀者非常方便。不僅註出國語之音,臺語音也一一標註。所註的音,都經過考究,不輕易注下音讀。 

• 五、分別文白漳泉:臺語比國語複雜,有文讀音、有白話音、有正音、有新變音、有海口腔(泉州腔)、有內埔腔(漳州腔)、有台灣通行腔。本辭典都一一註出,並且還羅列不同辭典的不同音讀。非常實用。 

• 六、解說詳實 本辭典除了用華語來解說以外,最常見的是以台語為辭典的解說語言。從臺語解說語言來看,這本辭典是個人所見為最豐富的一本。書中的解說,往往勝義如錦,讀來舒暢。 

• 七、兼容各家:作者學問超群絕倫,但是他一點也不專斷,不論是音讀,還是文字寫法、語義解說等等,往往陳列諸家異說,令讀者自由選用。 

• 八、觸類旁通:本辭典所收詞條,除了順序詞以外,還列出逆序詞,讀者可以多所參考。同時,又在語詞後面,或諸條詞彙之後,列舉「類語」,讀者可以觸類旁通。 

• 九、國台對照:本辭典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國臺雙語辭典,溝通國語和臺語,使人左右逢源。尤其是由國語來尋求臺語說法,本書可以非常周至的服務。 

• 十、加註詞性:當前國臺語辭典中,加註詞性者,並不多見,即使有,也多有錯誤疏漏。本書在詞性的標註上,用功很深,分類合理,對於遣詞摛文,必然大有幫助。 

• 十一、判斷精確:辭典貴在提供正確資訊,但是坊間不容易看到語言判斷精準的辭典,本辭典在吳教授長年推敲之下,我們從他厚實的學問根底中,必然會豁然瞭解語文精確判斷的重要。 

• 十二、檢索方便:本書採用國語注音符號為編排順序,因此檢索非常方便,一翻便得。同時,在書後還有「注音查字表」「總筆劃查字表」,循音找字,循形找音,循字得義,都相當方便。 

總之,這是一本劃時代的大辭典,我們在辭典中,看到了吳教授對台灣那千山萬河的關愛;我們也將從這辭典,享受吳教授那波濤洶湧的學問。是的,讀到這本辭典的人,他是幸福的。』 


名利是一時的,殊不知,一百年後,現在的檯面上人士,也成為過往雲煙時,一切事實都會攤開來接受台語歷史研究者的公評。推行台語,「利」恐怕不會太多吧,至多也不過是課本出版商所付予的稿費罷了。「名」則恐怕也是一時的,到時都會受到公評。我了解並由衷欽佩,有很多人有滿懷的台灣意識,愛台灣之情有餘,卻少了一些理性,他們的熱情的錯誤表現卻造成反效果,反而加速消滅台語的結果。

   
使用羅馬拼音法表示台語語音無可厚非,確是給台語拼音或注音也就是推動保全瀕臨絕滅的台語之方法之一,我不但絕對無反對的意思,還要給予絕對的支持,但不必說是更好的方法,當有不同的方法時,不是也可以或應該一起利用它來拯救台語於瀕絕麼?明知而不為,為什麼? 至少可以將不同的方法,給予公開討論或試辦的機會,如果以政治強制及宗教信仰方式來獨佔執行,其路徑難免落人口實,不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政策路線一樣嗎?中國漢語拉丁化派學者想毀滅漢字文化,要漢語拉丁化自1928年至今已一百年,中間因無法成功還抬出簡體字方案,第二次簡體字公佈後八年因滯礙難行,知難而退,現時在中國不但拉丁化無法執行,連簡體字都有很多人出來反對要回復正體字。現在資訊技術發達,各位不妨輕輕鬆鬆在網路上隨便谷歌一下有關漢字、繁體字、正體字、簡體字以及有無純粹的漢族DNA(11)、漢字文化圈各國(日本、韓國、越南等)的有關漢字存廢經緯的文獻等資訊項目,各位必定能獲得琳琅滿目的文獻報告(3),正反兩面都有,專家已經無法以專家的身分來哄騙一般大眾了。

   
有關台語羅馬拼音,大家不會不知道,為什麼小學生、中學生以及社會一般大眾都那麼怕台語的羅馬拼音?還有羅馬字台語書寫(白話字)。羅馬拼音有其功能,有其歷史,有其目的,更有其內部鬥爭歷史(教羅、TLPA、台羅、通用、注音二式等,更有學生鬥老師的),我了解,但是為什麼非用專制政治手段來強制執行不可,為什麼要把同樣由教育部公佈的「台語方音符號」【教育部公告:「方音符號系統」,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十二日(台(87)語字第八七OOO五七七號.(12),竟然要使用政治行政力量(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來掩蓋隱藏起來,不讓一般大眾知道有這麼一個方案。那麼可怕麼?因為這個方案太容易學了?現在都會區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前都已知曉,華語注音符號,在這個基礎上再教學幾個台語特有的字母,就可以表達所有的台語語音,至於客家話根本就不必多加添新符號就足夠用了,還有九年義務教育讓學生們認知幾個漢字?大家不會不知道九年義務教育所學到的所謂「臺灣國語」是怎麼來的?不是因為國語日報的注音漢字幫了很多忙嗎?現在不是仍有不少人利用注音符號在電腦上鍵入華語文,來做功課寫文章麼?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個(81歲),1945年當時十五歲,從日語改學華語,等於是學外國語,從ㄅㄆㄇㄈ一個個符號學起,因此至今日語文寫不好,華語文也寫不好,當然台語更不用講,不久前寫日文文章,我自稱是我是「無母語人」,日人不解,給予解釋後才恍然大悟。當然有跟我同樣情形的人中,有日文或華文都寫得很好的人,那是少數人,有語言天才,只是像我這樣的平常人,就要成為無母語人了。

   
如有注有台語注音符號的漢字,可讓學子們不但很快學好用漢字書寫的台語文,還可以學好台語會話、朗誦,這樣就不會有母語教育滯礙難行的問題出現,也不會讓學生及家長們們裹足不前,那麼可怕。

   
台語羅馬拼音是教學台語的發音注音之一種方法,是一百年多前傳教師來台灣傳教時的工具,而的確也發揮了其作用,不只台語還有台灣原住民的南島語言,還有亞洲許許多多小數民族的語言,都有羅馬拼音的貢獻。當時的台灣島民識字的不多,教羅馬拼音讀聖經講道,的確有其功用,之後語言學發達,有正確表達各種人類語音的萬國音標出現,但其複雜程度不是一般民眾人人可以學習的,而也絕不是單單26個字母就可以表達各種語言的語音的 (台音則18個),26個字母的個個字母表達的語音,因語言的不同而不同,同一個字母可能表達幾種或十幾種語音,因此才有後來寬式和窄式萬國音標的分別出現,即使是寬式的萬國音標仍然是很難學的。君不見美國兒童讀本的美語注音多不用KK音標或萬國音標而使用具代表性的常用詞來表示發音嗎?為什麼?因為不管用什麼符號都只是符號而已,還要教那符號在什麼語言是代表什麼發音,而要以26個羅馬字就要表示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的說法就錯了。真正能最正確表達各種語言的語音也只有萬國音標,不過這是語言學家的工具,不是一般人所樂用的。

   
再回看當時傳教師利用教會羅馬拼音傳教,也整理台語和南島語言,但後來還不是有漢字聖經甚至台語漢字聖經的出現,而教徒一般都捨棄羅馬字聖經較喜歡使用漢字聖經是一個事實。不信,你不表明身分問一問七、八十歲的長老教牧師或長老們,他們一定會埋怨六、七十歲以下的教徒都不願讀或不會讀羅馬字聖經的故事,不過當他們知道你的身分時,會警覺地馬上改口或走開,之後會避免跟你接觸。我並不是說羅馬拼音不好或無用,羅馬拼音台語的確在那教育或甚至識字不普遍的時代對於台語的保存或研究曾有過莫大的功勞,但在現代教育普及不但沒有人不識字(漢字)的現代,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所認識的漢字不下兩千字時,我們何不用更方便輕鬆的方法來拯救自己的母語,何況現代人為了求生活於現代社會,要學的事情、事物一籮筐之時,哪有時間感情用事,捷徑不走繞道來學母語。先求活路才能有能力來救故鄉、母語。當你身先死時,故鄉已不見了,母語也已絕滅,而以能講、寫流利外語為榮的同胞闊步走在故鄉的土壤上,蔑視你的母語文學,不管使用什麼方法書寫,以講母語為恥而傲視同胞。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台語都有文字(漢字)可充分表達,尤其是現代事物,都有文字語詞可循,即使留存下來的一般用詞或許是早期土語或外來語,所謂音字脫節情況或許有之,但不多,這些可以造字以補之,而且屬於一般生活用語的常用詞並不多,不會超過20個字,次常用字也不會超過三百個字,更可笑的是,現在可用的字卻要以電腦上有的「大五碼」的13,053(有一說是13,060)個字為依據,大家知道這13,053個字是怎麼來的嗎?我查來查去問了不少人,沒有人知道這13,053字是依據什麼選出來的,不過是三十年前(1983年)的事情,竟然沒有一個人講得出來,總而言之當時有幾個單位廠商,糊離糊塗開會,很可能是五個單位吧,所以叫做大五碼(Big-5(13),雖然政府沒有明定出來的(有訂出來但沒有人要用),但是資訊技術進步之快不容許你慢吞吞的作為,不知不覺中習慣成自然,約定俗成,大五碼就成為繁體字的內碼基準,所以裡面含有很多(幾千個)一輩子或幾十輩子也用不到的漢字,反過來也找不到不少常用字,至於近年出來的萬國碼(Unicode-8) (14)則有較多的漢字,但仍有缺字,而上述「方音符號系統」則有之(15)。至於台語所需的缺字則隨然稍為多一些,但也漸漸在減少中,這並不是台語的罪而是二、三十年前大五碼成型時犯的錯誤,而有幾百年歷史的台語竟然因為在大五碼中或萬國碼中找不到漢字而須改變其本來或應有的形態,自稱資訊大國或有悠久文化歷史的臺灣,想起來又可笑又可悲。連來歷都不明的大五碼這麼可靠可作為台語的太上皇嗎?這麼偉大麼?其實只要教育部肯花區區幾十萬台幣造出這20來個字以及數百個次常用字,放在網路上讓全國電腦使用者使用就可以解決的事而不做,反而一次次開會又開會,來決定要使用哪一個大五碼中有的字形來代替台語用語中的字形,叫做「訓讀」、「借用」,說是「削足適履」也實在可笑。看看香港政府為了適應粵語用字,十多年前就在大五碼之外造了「香港增補字符集」,內收有四、五千字符,以便粵語使用,台灣的資訊界和政府怎麼了,資訊技術我外行,不能講外行話,請資訊界說說話呀。

   
在國語會,台羅派鬥跨了同為羅馬字同志的TLPA、教羅、通用派、注音符號第二式後,不甘於只當作注音,竟想取代漢字為台語文字,說是<白話字>,是否因為台語學者對於漢字的台語用字意見相左所致,則不得而知。為故鄉、為母語連這一點點兒相忍讓、都不能為,還談什麼愛臺灣、愛故鄉。

   
我曾說過,大家所熟習的中國的所謂七十二烈士,如果當時沒有死而活下來,會在有生之年一直是烈士麼?最近社會上發生的種種事實,證明了應該會名列烈士的竟然變成?士的故事太多了,大家不妨想想看。

   
至於教育部所頒佈的有關國語的注音符號 (16),我也有所感觸,有話要講。在前面我說過,台灣國語已經不是教育部所定義的國語發音了(請查教育部的國語定義,恐怕連教育部的官員都不知道吧?),應該說是藍青官話較妥當,其實是人造語,北方音系的捲舌音(翹舌音)沒了,既然如此何不乾脆把國語注音符號中的捲舌音符號廢掉,這樣小學生不是也可以少學習四個捲舌音符號(ㄓㄔㄕㄖ)嗎?漢字的國語注音也要改啊。

   
有關台灣文學的定義,是如上述應包括在台灣以台語、客語、南島語、華語、日語或任何語言所書寫的描述台灣的社會形態的文學無誤。可是筆者最近跟一位日本研究台灣俳句的教授(磯田一雄)對談時,碰到了類似卻相反的難題。原來日本「俳句」傳到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俳句」時,在中國也應運產生「漢俳」而變成時尚,當溫家寶也公開吟詠後,在中國成為老少男女都歡迎的短詩。但是,「漢俳」的內容量太多,翻譯成「日俳」時變成日本的「短歌」而不是「俳句」,於是台灣日語俳句界的泰斗黃靈芝氏吟詠漢字七到十二字的漢字俳句而稱為「灣俳」以與十七個漢字的「漢俳」做區別。(17)(18)(19)

    「灣俳」照習慣應該是「台灣俳句」的簡稱,在沒認真考慮下筆者於20101月在「台灣文學評論」季刊發表《台灣俳句之旅》一文中使用「灣俳」一詞以與「漢俳」做區別,之後今年年初在日本世界俳句協會的年刊,關於世界俳句發表了較詳盡的世界俳句的定義一文《漢語俳句和世界俳句》,在文中筆者將漢語俳句在依漢語的不同分支分為「灣俳」、「客俳」、「粵俳」、「華俳」等等,可是磯田氏卻不贊同,說是黃氏認為漢語俳句若符合日俳的定義而內容量相同而在台灣吟詠時,應都稱為「灣俳」,不是以語言而分,是以內容而分,詳讀黃氏的灣俳確是如此,有華語的,有台語的,但是問題就來了,客家人士以客語吟詠短詩或俳句卻自稱「客俳」,不認為是「灣俳」,不過這還不打緊,只不過是前面所論述的「台灣文學」與「台語文學」之差而已,一個是以區域來定義,一個是以所用語言來定義,較容易理解,不過讓我傷心的是磯田教授在之後所講的見解和實例。

   
他說台語是幾種語言混在一起的,起初我不了解其意,他拿他跟一位台灣年輕日本文學博士(碩士?)對吟的「連句」,俳句的一種,兩個人以上,一人一句,連著吟詠下去。他指給我看那年輕博士的句子裡的用詞,有時候是台語,有時候是華語,明明有專用的台語,可能因她不知道,卻用華語詞,或者不知不覺中用華語詞,有時候還參用日語。充分反應出現在年輕台灣人語言的實情。這種情形在寫小說,反應台灣的實況時倒是無所謂,或有特殊用意特意要這樣引用時也無可厚非,有其必要,但只因自己不知道台語,不認真去學母語而造成這樣的結果時,則不能接受。磯田教授的結論是,現在的台語是這樣由混雜幾種語言而成的,因此「灣俳」也是幾種漢語的混血兒。我可不能贊成,這是台灣年輕人不願學自己的母語所造成的結果。我非常傷心,當自己人為固持己見互相殘殺時,自己的母語卻正在消滅。最後磯田教授說,他一向的論文對「灣俳」的定義是這樣定義的,已無法收回或做改變,但他說他下次寫論文時會提起「灣俳」一詞有另一種定義,是以所使用語言來定義。

   
不管如何,我還是要以我的定義來定義「灣俳」。在三個月後,我要在東京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俳句協會大會2011及第二屆東京詩歌大會」上,向來自世界各國的俳人詩人們,以我的母語朗誦我的「灣俳」,而也附帶朗誦翻譯成日語、華語、英語的「灣俳」,在這個世界大會上,從國外邀請來的俳人都要以自己的母語吟詠俳句,今年因大地震、大海嘯和福島核電廠的事故,參與的國外俳人較少,但仍有十六國的俳人從國外來參加。

   
我傷心的是,在外國人的眼裡台語變成一種混雜語,其實台語有其純真的音樂性,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什麼人竟然使台語失去其純真性,在我的記憶裡,外國人稱讚台語聽起來就是音樂。台灣人呀,台灣人,台灣語言學者、台灣文學的創作者不要再自相殘殺,請互相尊重,不要被人稱為「台巴子」,古時的文人相輕就是現今的學者相忌,名利是短暫的,當你往生時,跟著你走,什麼虎死留皮,人死留名,都是唬人的,即使萬古流芳,那個芳你也聞不到,跟現在的你一點點兒也扯不上關係,不要再鷸蚌相爭而讓漁翁得利,六年前我呼籲過,現在重複一遍,我也已經沒有呼籲第三次的餘命了。

   
總括一句,「台灣文學」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言來敘述,狹義的「台語文學」是使用台灣閩南語書寫的文學作品,請同在這個島上的客家朋友多包涵,留一條活路給台閩系人,但以廣義的定義,「台語」仍包括在台灣島上所使用的所有語言。「台語」的書寫法、注音法、拼音法應由個人自取所好,不要使用專制、強硬的政治手段來強迫大眾,既然萬古流芳跟你扯不上關係,那麼遺臭萬年也輪不到你,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良知、理性、憫人之心,祝大家過無悔的一生吧,當你年老的時候你就會有所感觸。

  
筆者於1993年退休後才有時間來學習母語。於2005年嘗試將七篇日語短篇名著翻譯成台語和華語,是以漢字翻譯的,翻譯的好壞是另一回事,誰說台語不能以漢字來書寫,並且還可以加注台語注音符號,不加注也可以,我把三種版本都放在網路上,如下記。

   
(最後筆者必須表明,我不得不用華語來書寫本文的無奈和悲哀,只是為了能夠讓多些人願意而能看得懂本文,誰造成這樣的結果?大家一起來思考,一起來努力吧,台語學者、台灣文學創作者,不管您認為你是台灣人或是中國人,台灣是您的故鄉,您不認為嗎?)

漢字台語文:

1. 蜘蛛網: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kumonoito-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kumonoito-T-0.htm

2.
柑仔: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mikan-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mikan-T-0.htm

3. 鼻仔: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hana-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hana-T-0.htm

4. 批: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tegami-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tegami-T-0.htm

5.
竹林內: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yabunonaka-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yabunonaka-T-0.htm

6. 高瀨船: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takasebune-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takasebune-T-0.htm

7.
清兵衛與葫蘆: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seibei-T.htm

(注音版) http://olddoc.tmu.edu.tw/Taiwanese-6/seibei-T-0.htm

註:

(1)#
楊秀芳:《敬悼吳守禮教授》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yang-shiufang-2.htm 

 #
洪維仁:《吳守禮教授在閩南語文獻學上的貢獻》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ang-3.htm

#
傅月庵:《向守禮仙致敬》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fuiuean.htm

(2)
維基百科:《王育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8%82%B2%E5%BE%B7  
(3) 維基百科:《陳智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4)
吳昭新:《再談母語(台灣閩南語)教學的亂象-鷸蚌相爭》

http://chiaungo.blogspot.tw/2007/05/blog-post_20.html
(5)
吳守禮:《一百年來的閩南系臺灣話研究回顧》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shiuleh-11.htm
(6) 楊秀芳:《吳守禮教授與台灣大學》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yang-shiufang.htm

(7)
何定照:聯合報《陳芳明批:蔣為文窄化台灣文化》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360168.shtml

(8)
吳守禮: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凡例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dic-2.htm

(9)
中華文化總會:第一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得主-吳守禮 教授

http://www.ncatw.org.tw/pub/LIT_15.asp?ctyp=LITERATURE&pcatid=0&catid=1907&ctxid=2254&single=Y

(10)
董忠司: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duong-1.htm

(11-1)
維基百科:《漢字復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5%AD%97%E5%BE%A9%E6%B4%BB

(11-2)
維基百科:《漢字拉丁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6%8B%89%E4%B8%81%E5%8C%96

(11)
明報:《中國科學家發現:純種漢族人已不存在》

http://www.hkfront.org/20070213.htm

(12)
教育部公告:「方音符號系統」,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十二日(台(87)語字第八七OOO五七七號. http://depart.moe.edu.tw/ED2400/News_Content.aspx?n=115F1082F1FB6842&sms=EFB4F5BEE71F2ECF&s=7999ED5540060D14
(13)
大五碼-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4%BA%94%E7%A2%BC

(14)
維基百科:萬國碼(Unicode)

http://zh.wikipedia.org/wiki/Unicode

(15) Unicode organization:
《方音符號系統》

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31A0.pdf

(16)
維基百科:《注音符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8%E9%9F%B3%E7%AC%A6%E8%99%9F

(17)
吳昭新:《吟詠俳句-現代俳句的蛻變》

http://www.worldhaiku.net/criticism/haiku_yomu_c.pdf

(18)
吳昭新:《漢語/漢字俳句》-漢俳、灣俳、粵俳。《世界俳句》第7 2011,世界俳句協會編,東京,日本。pp.98~104(華文),pp.101~113(日文)。

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essay/haiku-kango.htm
(19)
吳昭新:《「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

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essay/wha-2011.htm   
(20) 筆者註:John先生在《inosen兮台華語有聲BLOG》上《March 24, 2007 (台)新冊介紹: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一文上之留言全文如下:


4. john  2007-04-15 19:32:02 留言: 由您的文章和台語網站的連結,我看不出您是擁護羅馬字派或漢字派的?從連結猜似乎是羅馬字派?但是由文章看來您又願意使用漢字?不管如何我是想關於上面的留言“兮”字,提供簡單的參考,也許您已經看過了,那這是多餘的,因為我不敢確定所以還是提出來,請多包涵。請參考台語正字(吳守禮)的第36頁,有簡單的解釋丌”。吳先生生不逢時現在的台語學者尤其是“過鹼水丌”大都不願意提到他。政治掛帥會是母語滅亡的先兆?』

2011/06/22;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