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俳句> 及跟隨世界潮流的商榷: (華語版)
吳 昭新 (2018-12-18定稿)
<俳句>是起源於日本的短詩,而現在已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成為以各種語言吟詠的短詩且頗受歡迎,也許還要再加一句是世界上最短的詩。
俳句雖說是詩中最容易學習的一般大眾化的短詩,就是小學生也可以吟詠的詩歌,一面卻也有其特殊性,就是詩情韻味可臻深奧無窮之境,甚至達到禪悟之域,真的想要能吟詠出有深度的好句子,不但要痛下工夫,還要有天賦的才能,方能窺其堂奧
一般來說俳句是從小孩到大人,從庶民到大禪師到大學者大思想家都可以吟詠,也就是依個人的能力來吟詠品賞的詩,這就是俳句能暢行於世界之原因吧。在美國在小學就有教 ,所以小學生就知道甚麼是 <俳句>,不過在台灣卻有不一樣的現象、原因拖延其發展,連大學生都還有人不知道 <俳句> 是甚麼,而不少詩人都覺得乾燥無味,其原因稍待在後段有所解謎。
<俳句>
是日語的短詩之一,跟另一短詩,<短歌> 並駕齊驅發展下來。 <短歌> 起初是在貴族間宮廷中吟詠的詩,而 <俳句> 則雖是由短歌延伸出來,卻是在一般庶民中流傳的詩 <俳句>, 在日本本國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當然中間屢經許多人的主張、討論、爭論、幫派、時代變遷、思想變動的環境下,雖有偏頗、理解錯誤,甚至將馬涼當馮京等事項,終於成為現在的模樣,雖然個人仍有個人的主張、看法,但大抵相安無大事,成為眾人所喜愛的文藝體裁。
所謂「眾人」包括:詩人、文人、各界各階層市井庶民、中學生以至小學生,尚且以英文的「Haiku」一詞,加上近年來網路機制的發展,現在已成為國際文壇上的時尚。
不過,在台灣情形稍微不同,有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模樣, 在1990 年代的前半有一段時期在台灣也有些人嘗試過使用漢語、漢字寫俳句,而在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及聯合報的副刊上曾經熱鬧過一陣子,只是後來沒成氣候罷了。要究其原因雖然很難確定,但我猜想很可能就是對於俳句的本質的了解不夠清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又加上華語界已習慣於自由律抒情詩的現代詩100年,且這原因也不能全部歸因於外國人對於日語的不了解,很有可能是由於在日本本國內對於俳句的本質的了解的偏頗所引起,引用現在流行的一詞彙就是因 而起。因為我不是語言學或文學理論家甚至哲學家,所以我只能從一般吟詠詩歌者的立場來進行討論。
這一詞彙從初出到現在,其所指或解釋因時代或不同領域有所混淆變動含糊不清,但大致的意思為 <大眾所趨向>,是菁英主義(Elitism)
的反義詞,在台灣一般翻譯為 <民粹> 雖然不太好聽,但其所含韻味相當接近,本人以為是頗有 <神韻> 之譯詞,是簡短又絕妙的譯詞,日語則如一般習慣直接以日語五十音 <片假名> 照原音表達為
<ポピュリズム>,而此種音譯的長處在於當原詞所指的內涵有所變動時,跟著變動不必另做解釋或動作。
二戰後,日語大量採用外來語,現在日常用語以及論述用語大致十個詞就有一個片假名外來語,以致在台灣的所謂日語很溜的老人也鴨子聽雷,而不只在台灣,連日本本國的老人也覺得很痛苦,因此記得十多年前,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幾十個外來語翻譯成漢字詞彙的案由,之後似乎沒有後續動作,也許是老人一個個都走了,必要性自然消失的關係則不得而知。日本這些外來詞都變成正港的日語的用詞,且是用正港的日語字形寫出,不但外國人看不懂也聽不懂,而在二戰後,這一種所謂的<片假名日語>還一直繼續不停地增加中,還有所謂和製英語及其片假名語等,以及一時匆忙大量減少漢字的使用並減少常用漢字,之後隨時代變遷反而幾次增加常用漢字數,但在台灣卻由一些倡導使用 <白話字> 用語者遇到障礙時,會錯意,以為日語廢棄漢字使用外語,拿來做為使用四不像台語的 <台羅> 範本
<俳句>
是在日本,由日本平安時代 (794-1185) 的 <和歌> 開始,接著 <連歌>,<短連歌>,<發句>,<俳諧> 而演變到明治時代由子規所命名的 <俳句> 為止,如此變遷而來的日本的短詩,而且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子規把它提升到 <文學> 的地位。但是
<俳句> 的詩型的成形可以回溯到江戶時代
(1600-1868) 的人稱俳聖的芭蕉 (1644-1694) 時就已存在,因此要定其起源點時雖有些難度,但是日本俳句界大致以創始 <俳諧連歌> 的山崎宗鑑
(1465?-1554?) 為其起源,接下來有荒木田守武,再下來有人稱貞門派的松永貞德,談林派的西山宗因,這樣傳下來,而芭蕉則拜貞德的弟子北村季吟為師,這時從宗鑑算來已有兩百年了。
從芭蕉到子規 (1867-1902) 又經過了兩百年,迄今又經過100多年總共有近500年了。
<俳句>
變遷的歷史,在子規將俳句提升到文學的地位後,經河東碧梧桐、高濱虛子、荻原井泉水、尾崎放哉、種田山頭火、中塚一碧樓、原石鼎、水原秋櫻子、山口誓子、高野素十、吉岡禪寺洞、西東三鬼、高柳重信、住宅顯信、等人的 <新傾向俳句>、<口語>、<自由律>、<花鳥諷詠>、<客觀寫生>、<新興俳句>、<寫生>、<主觀客觀>、<無季>、<人事>、<生活>、<論理>、<倫理>、<觀念>、<人生思考>、<思想>、<哲學>、<俗語>、<俗諺>、<大眾化>、<世俗>、<比喻>、<隱喻>、<換喻>、<國際化>、<蒙太奇:Montage> 等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向四方八面的分歧進行下來,而另外反向溯源,也有如芭蕉的 <侘、寂靜>, 蕪村的
<繪畫、俗語、漢語> 和一茶的 <一般世俗、俗語> 和井上井月的 <流浪>
等等內容性質的不同。
這麼說來,<俳句>
的定義應該是有脈絡可循也很容易了解的一件事,但實際上卻產生了很大的困饒,並且是世界性的。
是怎麼說的呢? 因為現時在日本,當人們一提到俳句時,就非得首先提到 <花鳥諷詠、客觀寫生和嚴格的五七五、切字、季語的三約束> 不可的俳句界的populism (民粹)? 好像成為這是所謂 <俳句> 鐵定的規則或規範。 請大家看看吧,就在眼前,紙本的,網路上的 <俳句入門>,<俳句作法>,<甚麼是俳句> 等等,一談到俳句都是這樣,可見並不是我誇大其詞,甚至到不順從的話就會興師問罪的日本人都有。究其原因,這些都是起因於子規的重視繪畫的寫生而發現被埋沒的蕪村外,以及後來虛子主張以季語為主軸的客觀寫生大自然,說這樣較接近日人的生活習慣,也較容易被一般大眾所接受而特別給予提倡而來。
日本的俳句,自明治時代後,由WG阿斯頓(1841-1911;William George Aston)、拉夫卡治額˙哈恩 (1850-1904; Patrick Lafcadio Hearn)、BH諶八連 (1850-1930; Basil Hall Chamberlain)、坡兒˙路易˙庫旭(1879-1959;Paul·Louis
Couchoud)、野口米次郎 (1875-1947; Yone Noguchi)、易斯拉˙龐度(1885-1972; Ezra Pound)、RH布萊斯 (1898-1964;Reginald Horace Blyth) 等人介紹到西洋,又因鈴木大拙及布萊斯的關係乃與 <禪> 結緣,並在二十世紀初因日人野口的介紹以及龐度的推動以意象主義 (Imagism) 流行於西方一時,尤其在二戰後快速傳播到全球,現今以一詞,並在漢語文化區域則以同樣的 <俳句> 的名稱成為世界的文學而備受歡迎,這不是日本文化的榮譽是甚麼?
本人想不通,為了什麼還有些日本人卻要以 <俳句是日本的獨特的詩型,外國人是不會了解而不會吟詠> 為理由,想把這個已成為世界趨勢的事實擋住,匡囿在日本國內,做為一個外國人的我全然無法了解,同時卻因為身為一個外國人的好處,不必顧慮到日本俳句界的圍剿批評,以及藉由方便自由不會受到編輯者的主見,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的媒體,就是網路的出現,有提起拙見的機會,也是拙文能見於此的緣由。
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人,將每天發生在身邊的生活、社會、 大自然、人事、感受、思惟等等所有現象事像,不分主觀或客觀以三行或一行部分段或二~三段的最短方式橫寫或直寫吟詠書寫出來,而在日本本來是直寫一行但現在也有很多人這樣做,尤其現代電腦網路暢行人手一機,原來的直寫都變成橫寫也被接受,也漸漸變成主流,請各位看看各報紙、雜誌、網路上的俳句就會知道。
不過,讓世界上的人困惑的是,有關 <季語>,<五七五>,跟 <切字> 這三項的約束。有不少日本人勉強使用沒有 <季節感> 的 <季語> 或會動的 (以另外的季語也可以替代) <季語>,而 <季語> 本來是為了要補充短短十七音無法表達的資訊量為目的,而以跟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最有密切關係的 <季節感> 有關的語詞
<季語> 拿來做補充用的,是很好的構想。另有跟
<季語> 相似的詞句 <季題> 一詞,其表示的意思跟 <季語> 難分別,可以說是一樣的,因結社的不同各自選用,特別是 <日本傳統俳句協會> 都用 <季題> 而不用 <季語> 以表示該句的主要季節題目。 如前述 <季語> 本來的目的是要補充些資訊量,卻為了要加入 <季語> 以致勉強使用沒有季節感或會動的 <季語> 的結果。 還有,應該知道 <季語> 的內容或因時代的變遷會有變化或不用了,也會因時代的進步發展會有新的 <季語> 出來,同時即使是同一 <季語> 有時候也有指不同季節等情形的困饒存在,如此不只失去本來使用季語的目的,還會因加入無作用的季語,讓本來就已經很短的俳句內容更減少,這不是本末顛倒嗎? 還有,要認定是否為 <季語>
似乎就要靠是否在 <歲時記> 上面有否記載為準,那究竟要靠誰來決定哪一句 <季語> 才算 <季語> 呢? 誰有這個權力,矛盾重重,但是,俳句界的populism (民粹) 卻造成這樣的結果。
想想其原委,本來是虛子的好意,要對一般大眾提供或說明,日本人最有親近感且容易吟詠的俳句形式是 <花鳥諷詠-即大自然>,以便推動俳句,卻反過來乘著populism (民粹) 的聲勢,本來只是俳句的一種形式之 <花鳥諷詠>,卻排除其他所有的俳句形式,佔據俳句本尊的地位。
最可惜的一件事是,虛子在其巨著 <俳句讀本> 中,把 <俳句是吟詠花鳥諷詠,且有季語的五七五節律的日本特有的短詩> 這一句話說死。
Populism (民粹)
並不限於俳句,是可以在社會上的各方面都會看到的現象,很可怕的是有時候還可能引起暴動、戰爭、革命、或大虐殺、或大屠殺的結果。 說真的, 如果
<季語> 用得對,適得其所,是一種很好的工具,只是常常用錯了地方,如匆忙在歲時記找到了一個季語就把它擺進去,這就是實在的現狀。
這一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或許叫做大(群)眾心理,一般而講暴動就是這樣發生的。 古今中外,統治者很方便且樂意 使用的 <洗腦> 工作也是屬於這一種類屬的心理學操作。 現今在國際上成為問題提起的 <銳實力; sharp power> 也是類似其中的一種,而有心人也只能旁觀而已,不然連本身也會被火燒傷、吃掉而遭殃。 日本國內有上千以上的俳句結社,各行其是互不相關,更加上有一部份不了解俳句的真髓本質的日本人,自以為是似地,得意洋洋加以說明解說,使問題更加複雜。
真正了解俳句的本質的人則被民粹的氣勢步步逼迫,或許擔心會影響俳句結社主宰的生計,聽說不聞不問,裝視而不見,何況不了解日本的生活習慣的外國人,會困惑也是理所當然,實際上也偶而會遇見到,聽信被自以為是而稍懂外語的日本人,說其似 <短歌> 的短詩為
<俳句> 而深信不疑高興的外國人。
仔細想一想,確實有依靠教俳句為業而謀生計的人也是事實,雖然很不禮貌,也有不少所謂的有閒富婦為了虛榮或消磨時間而學俳句的。
不過總比沉迷於賭博,搓麻將,彈鋼珠或賽馬等絕對好多了,至少可以還學習日語或切磋琢磨日語的能力。
再者,所謂 <切> 是日語表示一個文章的段落完結的意思,而觀察俳句的構造可察覺可歸納為 <一句一章> 或 <二句一章> 的構造,日語稱為 <一物仕立て: 一物做成或一氣呵成> 或 <取り合わせ,二物衝擊: 二物衝擊或湊成 或 湊合> 的十七音日語或十字漢語的構造形式。 尤其一氣呵成句的完結點常在最後而很難注意到,而二物湊合有時也很難察覺在第一句或第二句之後以致很難察覺,可是近來卻有人把它當作俳句非 <二物湊合> 這樣做不可的規制,乃產生所謂二行俳句的新型俳句,其實這是解構俳句的結構並不是甚麼重要的規範,雖然可行並不是甚麼新的玩藝兒,而且忘記了俳句的另一個特性,五七五。俳句的構造明確是一句一章或二句一章,為何要分三段五七五呢? 這是因為日語是無韻無平仄無重讀的語言,且自古其各種詩歌都是以五七節奏為主,原因在於日語是以八節拍(mola) 為其節奏的語言。至於分兩段這種了解,本人早在2011年在網路上介紹過,中國的天才詩人並留學日本十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的金中博士所發表的俳句的華語翻譯 <一詞一句> 的論文中介紹過。 金氏現任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 (
http://grxjtueducn/web/jinzhong/1 ) 。這宛如是中國最近有人創 <截句> 這一號新型漢語短詩,想以別於 <漢俳> 並與其爭寵,其實截句在中國早就有其存在並不是甚麼新創,而且如同 <漢俳> 毫不具有 <俳句>
的 <瞬間感動和無法再短的短> 的特性,根本談不上相比的問題。另外,要在文章中把一段句子切斷成段落,各種語言有其切斷的方法,不能模仿依日語文法來做討論。
至於五七五節律怎麼來的也尚無定論,中國人總喜歡把他歸因於近體詩的五絕七絕,其實無甚根據耶,也無甚重要,日本人也有學者歸因於海洋民族的五七划船調,都無所謂。
重要的是 <俳句> 的短這一特徵最重要。 還有,日語的五七五是算音節,漢字是一字一音節,而漢字一字一音節約略等於日語的1.5音節資訊量,因此不能將日語的五七五依樣畫葫蘆地抄襲過來,這樣就會引起整句俳句資訊量超過日語俳句的資訊量而違反俳句的最重要特徵的 <短> 的結果,以致往往日語俳句翻譯成華語的五七五時,不得不加一些原句沒有的詞彙以湊成五七五,以致造成 <錦上添花> 或 <畫蛇添足> 的結果,我則稱這些翻譯傑作為翻譯者的再創作以別於原句的翻譯。 不相信的話,把以往已有的名 <再創作> 拿來分析看看,裡面一定多出一兩個原句所沒有的詞彙,因此漢語俳句宜以三四三音節的句子為最適當,約略等於日語五七五俳句的資訊量,換成漢字數量約等於五或六個漢字主詞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超過六個詞就太多了。
此外,在日本也有人吟詠非定型俳句,稱為 <自由律俳句> 在漢語俳句也是可行,只是希望把這一種句型留在當你已是公認的名俳人時,因為
<俳句> 是詩,詩是韻文,韻文應有韻律較好,日語是難有韻的語言,所以以五七五調律來弭補,華語雖有韻可押,但短短十個字要押韻也相當困難,所以有三四三節調也是很好。其實日語五七五或華語三四三都是很好的節奏,很多日語或華語的口號標語以日語五七五或華語三四三用來都很適合,有節奏順口而好聽,這個倒可證明三四三在於華語的適合性。三四或四三是七的拆開,而五五加起來正是十字,大家都知道五絕七絕是近體詩的基本構造,至於四,大家知道成語為什麼四字者為多?這大概是因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以及初學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的後面兩種就全為四字句,可見四個字也是人們所喜歡朗朗上口的句子。實際造作時很容易吟詠出有節奏悅耳的句子,反過來卻有人會嫌棄三四三宛似口號調,但這是個人造詞用語的問題。同樣我也發現日本人用五七五吟詠俳句或三四三漢語俳句時,如果加入四字成語時,日人會覺得很時尚而有深度,因為成語本來幾個字就含有深遠的內涵而正適合於補充俳句的短,但對於一個懂得華語的人聽來,這些已成為日常用語的成語在短短十字中佔據四個字反而會呈現俗不可耐的反效果。
也許有人會說 <俳句>
有的有 <內在律>,但內在律一般人很難感受到,除非是你是富於詩情的大詩人,所以我常說 <自由律俳句> 我很贊成也很喜歡。可是我要勸告各位,在還沒有成為大詩人前暫時緩下來。日本也有幾位 <自由律俳句> 大師,如:
河東碧梧桐,種田山頭火,尾崎放哉及25歲就夭折的住宅顯信等人,你知道嗎? 他們除了夭折的住宅,都過著流浪全國,過著像流浪漢乞丐或放蕩不羈的生活,各位做得到嗎?
不管男生或女生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喔,當然各位有自信有這一種聰穎天資而願沉迷於天才詩人的一生,我絕沒有反對的理由。
再下來要說到華語的俳句,關於細節在本人這幾年來已有的幾篇拙文內都有詳述不再贅言,只把要點舉出來。 首先,我們常看到「漢俳」這一詞,因為有一個 <俳> 字大家都以為是使用漢字所寫的俳句,但是,是很大的冤枉,漢俳只模仿了日俳的外表十七個音,忽略了俳句的最重要的重點「短」,即絕對要省卻多餘的詞彙,不是儘量喔,又沒有注意到漢字一個字表達的涵義可能等於日語的1.5~2.0音,就是日語是多音節而漢字是單音節這個事實。 可是 <漢俳> 的出生要牽涉到外交政治問題,為了考慮到從政治而來的俳句外交以及天下太平,即已煮熟的米飯考慮,雖然中日俳句專家都已知道,但也只好將錯就錯,既然中日雙方已有共同認同的定義,而且也已有很多上乘的作品,且為大家所愛好流行,因此不必去碰它,讓它以「具五七五漢字的俳句外表,但實際上是新而短的三行漢語短詩」流傳下去。
但是基於遵守日本俳句的「世界俳句」之一員的真實俳句實質的「漢語俳句」, 我想應該吟詠以十字為基準,而前後容許增減一兩個字的「漢語俳句」,因為十七個漢字吟詠出來的「俳句」實在內容量或資訊量是過多的,實際上是跟日本俳句並駕齊驅的另以短詩-「短歌」的資訊量相等。 在台灣已有兩位日語漢語雙刀流俳句前輩,詹冰和黃靈芝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提過這個問題。
再者,在台灣或中國有不少人覺得只有十個字吟詠不出甚麼情懷來,我曾屢次提過,俳句很短所以較難敘述完整的抒情,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只要抓住瞬間的感動,把它描述出來就好。
可是在華語地區的人,自從中國的五四文化運動後無病呻吟的近體詩已衰退,只有少數有閒情逸致且有天資的人士才會吟詠,很多人都已習慣於吟詠自由律的現代詩,我本人曾在浪漫的高中時代也吟詠過幾百首現代詩。這些現代詩的吟詠者,也許起初難體會所謂瞬間的感動,其實當你抓住其真髓後就無甚麼困難。
在日本同為短詩 <俳句> 比有較大抒情空間的 <短歌> 還受歡迎,就是說從小學生到善解深奧情理的人士,都可以隨其社會經驗的深度來吟詠的緣故。
在台灣,當我提出343俳句和34344短歌,讓大家自由選擇吟詠時,很多人都選擇短歌,這正表示也證明漢語界已習慣於現代詩型的抒情詩,其實所有詩都是抒情的,也是主觀的,只是方式不盡相同而已。
有關所謂傳統俳句的 <三個束縛或約束>、<季重>、<無季>、<破調>、<太靠近>、<離太遠>、<說明文> 等等都是批評或刪改俳句作品時的事項術語,請各位多讀可以說是俳句的聖經或經典的子規的 <俳句大要>、<俳人蕪村> 以及虚子的 <俳句讀本>、<俳句的吟詠法>、<俳句的作法> 和 <俳句之道> 等文章兩次以上,就會知道並沒有像一般所講那麼嚴重嘮叨,這些話說重一點不過是結社主宰的靠以維持生活的工具罷了。
這些經典不必特地去買,因為都已超過著作權保護的五十年年限,在日本網路上的公眾服務機構 <青空文庫> 都已做成網路版免費提供閱讀。 我建議各位,這些經典書第一次看時可以簡單瞄過一下,但第二次可要細讀而精讀,這樣你就會知道俳句並無好或壞之別,鑑賞就要看鑑賞的人而有異,你也會知道 <子規較欣賞蕪村,虛子則較器重芭蕉,至於一茶則多以俗語吟詠一般俗事> ,不過先決條件是您是否有閱讀日文的能力,就區區所知似乎還沒有華語版翻譯。
又如講到二戰後京大的法國文學教授桑原武夫的 <俳句第二藝術論> 所言, 難於區別專業和一般人所吟詠的俳句,以及爭論子規的作品的 <雞頭論爭> ( <雞冠花的數目~> 的句子究竟是秀句或廢句),究竟有甚麼深長意義? 另外如今泉恂之介的 <子規究竟埋葬了甚麼—空白的俳句史一百年> 一書裡所說的 <子規遺漏了一茶之後一百年的俳句>, 又同書所記載的市川一男 (1901~1985) 的 <近代俳句的曙光> (1975) 和 <俳句百年> (1970) 上所列舉的所謂 <平庸俗句> 的句評又要如何解釋,而一輩子過流浪生活的 <井上井月>,還有自2009年左右就在網路上登載的 <中川廣> 對於虛子個人的評論,雖然有些過分,但某一個程度反映著市井上的俳句結社的實情是不可否認的。
虛子的俳句作品也並不是都是花鳥諷詠,如 <~棒の如きもの; 如棒~> 這一句是論理句,而不是 <花鳥諷詠>,並在2009年的網路上我們曾經讀到過,有一年輕主婦貼文說: <讀到這一句時忽然覺得臉通紅> 的記載,這不是表示俳句的鑑賞是因人而異嗎? 另外,子規和虛子都在其書上,佔據一大段空間異口同聲批評說,那有名的膾炙人口的加賀千代女 (1703-1775) 的 <被牽牛花拿去吊桶~> 的句子是過於誇張偽善的句子,究竟真的是這樣嗎? 大家真的能同意嗎? 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歸於子規的短壽,如果能讓子規如現代人一樣地,輕輕鬆鬆活到80~90歲時,以子規的認真與學識,俳句界的現況應該不是這樣的。
並且所謂的傳統俳句真的是傳統嗎?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現在日本有三大俳句協會: 1) 現代俳句協會,2) 日本傳統俳句協會,3) 俳人協會,各協會的主張各有不同,此外還有世界俳句協會以及其他有關俳句小團體,各有各的主張。 據說,因為沒有正式的統計,日本全國有上千或更多的俳句結社,各結社都由主宰和高年資弟子主其事,各結社互不相關不聞問,社員為博取高分數,多學主宰和高年資社員的模樣造句。
台灣戰後有唯一的日語俳句社 <台北俳句會>,由主宰黃靈芝先生領頭,行事內容與一般日本俳句結社相同,(另外有一個日本俳句結社的分會,不過人數才七、八位,並多同時屬於 <台北俳句會> 會員。 其實,黃師是一位真正 了解俳句真髓的俳人,也是文藝家 (因為除了俳句外,他還有小說,雕刻,骨董鑑定等作品),他於2015年仙逝,在逝世前半年所發表的最後一篇作品才道出他的真心話: <就從我這些作品中大家可以看出,我是不一定臣服而順從於575定型,也沒有被季語所綁票>,並且最後以: <我還要加一句話,五七五並不是定義,
而且同屬於文藝界的世界的小說的領域裡,不是被固定的形式所綁住,反而是一作一作風才是有作為嗎? > 作為終結。他並沒有拘泥於所謂的傳統俳句的束縛,而心醉於研求更廣義的俳句的奧義精髓。
他是跟日本本國的俳句結社的目的同樣,為一般俳句會員的一般性目的所求來主其俳句會的行事,但他真心所求者為俳句的真髓並不是為虛榮,招搖,來吟詠俳句,而是犧牲自己的所求來應付一般大眾所求,應該有不少日本本國的俳句結社主宰也跟黃靈芝有同樣的心境,但至死都不敢講出來而已。
有關漢語的俳句除了詹冰吟詠了一百來句漢語俳句外, 黃靈芝也創辦了漢語俳句,也有了十多位學員,但維持不太久就失去縱影。
我則在臉書上於2016年初創辦 <漢語俳句> 社團,還好,看來大家還可以適應,只要大家能抓住俳句的 <短> 和 <瞬間感動> 的要訣很快就會習慣學成。
現在社員有260多位,經常投稿者有20多位,包括國內、 美國、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外,還有日本人投稿,至於年齡層仍以高年齡層為多,但也有15歲的小朋友,她經常投稿天真但深層次的內容,讓高年齡讀者驚嘆不已。 我們不限制語言,所以來稿除了標準華語外,也有不少台語作品,也有廣東話 (香港) 作品,現在還欠缺漢語七大分支中的客語,吳語,湘語和贛語的作品。
子規之後,河東碧梧桐、荻原井泉水、種田山頭火、尾崎放哉、中塚一碧樓、石田波鄉、吉岡禪寺洞、加藤楸邨、日野草城、嶋田青峰、東京三、山口誓子、鈴木六林男、金子兜太、芝不器男、高柳重信、秋元不二夫等非傳統派的俳人,又如長谷川櫂、夏石番矢、今泉恂之介、木村聰雄、橋本直、五島高資、高山れおな、攝津幸彦、四ツ谷龍、筑紫磐井、大森りえ以及在大学專攻俳句的大森健司等年輕的吟詠俳句者都是俳人吧,尤其中村草田男、加藤楸邨、篠原梵、石田波鄉等 <人生探究派> 或 <難解俳句> 等的俳人也是,他們不一定都吟詠 <花鳥諷詠> 的俳句,可知俳句不限於 <花鳥諷詠>。
這麼說來,一邊吟詠俳句一邊也要思惟到俳句的本質或真髄等,繼而想起對想寫或吟詠俳句的同仁建議,也為真正了解 <俳句> 也需要對於寺田寅彦、折口信夫、正岡子規、高濱虛子、大須賀乙字、山本健吉、金子兜太、長谷川櫂、夏石番矢、今泉恂之介、彌栄浩樹、川名大、外山一機、橋本直等人的詩論、俳論也寄予關心,多讀幾回,又對在網路上的俳句評論,專欄等的年輕世代的各種思惟評論也要過目一下,以便瞭解隨著社會時代變遷的俳句。
請各位一邊要聽聽各俳句結社主宰所言外,也要進一步去了解 <俳句> 的根源,了解 <俳句>
並不是一般人所指那麼狹窄的詩作,不要以錯誤的了解去阻礙俳句的發展而也貽笑四方。 我在網路上偶而會碰上初出茅廬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日本人,以狹窄淺薄的知識去批評誤導別人尤其是外國人,反而遭譏笑而不自知,給日本人帶來無謂的恥辱。
另外, 現代俳句協會所編集的 <日英對譯21世紀俳句的時空> 是將子規之後 ~ 2000年為止的俳句的変遷與流向簡單整理的一本書,真值得一讀。 其實本人也懷疑能有多少人有能力理解或鑑賞書中的一半句子。
芭蕉的 <不易流行> 究竟要說甚麼呢? 應該是 <本(もと)不變, 而跟著時代的變遷流行>, 而現在的俳句不是照其所言,
由和歌、連歌、俳諧連歌、短連歌、發句、俳諧而子規的 <俳句> 這樣變遷過來的嗎? 為什麼到現在非要以 <花鳥諷詠> 和其 <三約束> 來對於至今的變遷流行加以制止不可? 我並不是要說花鳥諷詠不對或不可,反而要說要尊重花鳥諷詠是一種最適當而符合日本人的生活習慣、而且又是最容易被一般大衆所接受而易於吟詠的俳句形式,而也要承認這樣斷言而被接受的虛子的偉大,並且也要感謝承認他將俳句推廣到現狀的功勞不可。只是,要了解那是俳句的一種或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也是事實,尤其現今已變成世界的俳句也是事實,所以還有必要繼續堅持而強調 <俳句是日本人特有的詩型,外國人不能吟詠> 的必要嗎?
在昔日明治時代河東碧梧桐曾說過: 看著同一個月亮,日本人心裡有所感,但是德國人並無甚麼特別的感觸,另外高濱虛子也說過,對法國人如何解釋
<季> 的重要性,對於法國人來說簡直是馬耳東風。我們可以將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質介紹給別的人、民族或國家,但絕不可以強壓要他們遵從。 我們有必要妨礙已進出到世界的起源於日本的文化的榮譽嗎? 尤其那是俳句本身而不是一種俳句的形式的個人的主張時,這是作為一個外國人的本人想要說的話。我要說的是 <俳句> 就是俳句,讓它以它本來的意義面目繼續存在延續下去,就是短到不能再短的,描述瞬間的感動的短詩之外,不要加以任何規範限制,至多是為了使其具有較明顯的節奏以顯示是韻文,在日語以五七五,而在漢語則以三四三,在其他語則以其各言語特徵加以韻律化,並主要詞彙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以五詞為主,最多不要超過六詞來吟詠就可。
我暫且舉出下列幾筆文章為了解 <俳句> 供各位做參考
(2018-12-18 定稿)
<本人推薦也自己參考過的文獻:>
1) 吳昭新:
<季語> 與<基語 -keywordkeyword>:
漢語俳句短歌短詩第二集; p110-113, 台北,台灣.
2018.8月,
(ISBN:
9789574359394)(華語)
2) 呉昭新:《季語とキーワー
http://oobooshingo.blogspot.com/2018/02/15.html
3) 吳昭新: 《“俳句” 的兩種面相呉昭新》:漢語俳句短歌短詩第
二集; p114-116, 台北,台灣. 2018.8月, (ISBN: 9789574359394)(華語)
4) 吳昭新:《“俳句”の二つの顔》:(日語)
http://oobooshingo.blogspot.com/2018/01/14.html
5) 呉昭新:《黄霊芝師逝く》:https://oobooshingo.blogspot.com/2016/04/blog-post.html
6) 吳昭新:「俳句」、「世界俳句」及「漢語/漢字俳句」
https://chiaungo.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7) 吳昭新: <俳句和伝統俳句與大眾取向主義-populism>
https://chiaungo.blogspot.com/2018/07/2018-7-1.html
8) 吳昭新: 台灣俳句史(補遺)-黄霊芝主宰的俳句観:
https://chiaungo.blogspot.com/2016/04/blog-post_13.html
9) 吳昭新:《日本俳句之漢譯-介紹中國金中教授的一詞加一句形式》:(華語)
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essay/jin-juong-1.htm
10)吳昭新:《台湾俳句之旅》:「台湾文学評論」,第十巻第一期,pp75~95,Jan 2010,台湾文学資料館,真理大学,台湾(華語)
http://olddoc.tmu.edu.tw/chiaungo/essay/haiku-tabi.htm (2018-10-27 reached)
11)吳昭新:《漢語/漢字俳句》——―漢俳、湾俳、粵俳、…、?(華
語)
(2018-10-27 reached)
12)吳昭新:《吟詠日本俳句-現代俳句的蛻變》:
http://www.worldhaiku.net/criticism/haiku_yomu_c.pdf (華語)
13)吳昭新:《「俳句」並不是只有日語才可以吟詠》:(華語)
http://chiaungo.blogspot.tw/2011/02/blog-post.html (2018-10-27 reached)
14)吳昭新: 《日本俳句之漢譯-介紹中國金中教授的一詞加一句形
式》:(華語)
(2018-10-27 reached)
15)吳昭新:《俳句を詠む-俳句初心者の一外国人の疑問―》:「オー ボー真悟」 (日本語)http://oobooshingo.blogspot.com/2010_06_01_archive.html
(2018-10-27) reached
16)吳昭新: (自自冉冉)--「錯把馮京當馬涼」- 將<漢俳>誤當<俳句
>
https://chiaungo.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html
17)吳瞈望:《漢語/漢字俳句》:「世界俳句」,2011第7号、世界俳句
協會編、(日本語)文:p101~113;中文:p98~104 七月堂,東京 ,日本。
18)黃靈芝:《臺灣季語及臺灣語解説》,「臺灣俳句集(一)」,1998, pp76~83,台北,台灣。(華語)
19)黃靈芝:《北縣縣民大學「俳句教室」(1)(2)(3)(4)》,「臺灣俳句集(一)」,1998,pp52~70,台北,台灣。(華語)
20)金中 :《古池蛙縱水聲傳──一詞一句形式的俳句翻譯》:「世界俳句2012第8號」;pp83-89, 2012,東京,日本。(華語)
21)正岡子規:《俳諧大要》(日本語)岩波文庫、岩波書店、1989、第8刷り。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305/files/57350_60028.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1)正岡子規:《俳人蕪村》(日本語)「日本の文学 15」中央公論社、1973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305/files/47985_41579.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2)正岡子規:《古池の句の弁》(日本語)「俳諧大要」岩波文庫、岩波書店、1989、第8刷り。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305/files/57363_59643.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3)正岡子規:《歌よみに与ふる書》(日語)岩波文庫、岩波書店、2002、第26刷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305/files/2533_16281.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4)高濱虛子:《俳句讀本》:《世界教養全集14》,pp221-353, 1962;平凡社,東京,日本。(日本語)
25)高濱虛子:《俳句とはどんなものか》(日本語)角川文庫、角川学芸出版
2009(平成21)年11月25日初版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1310/files/55509_53180.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6)高濱虛子:《俳句の作りよう》(日本語)角川ソフ ィア文庫、角川書店
2009(平成21)年7月25日初版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1310/files/55510_51028.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7)高濱虛子:《俳句への道》(日本語)底本:「俳句への道」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1997(平成9)年1月16日第1刷発行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310/files/55609_53062.html
(青空文庫:2018-10-27 reached)
28)今泉恂之介:《子規は何を葬ったのか-空白の俳句史百年》新潮選書、新潮社、東京、2011年8月25日(日本語)
29)萩原朔太郎:《詩の翻訳について》(日本語)「日本 の名随筆 別巻45 翻訳」 作品社、1994(平成6)年11月25日第1刷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67/files/48341_35101.html
(青空文庫:2017-4-28 reached)
30)萩原朔太郎:《詩の原理》(日語)新潮文庫、新潮社、1975(昭和50)年9月10日27刷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67/files/2843_26253.html
(青空文庫:2017-4-28 reached)
31)萩原朔太郎:《郷愁の詩人 与謝蕪村》(日語)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2007(平成19)年1月25日第22刷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67/files/47566_44414.html
(青空文庫:2017-4-28 reached)
32)寺田寅彥:《俳諧の本質的概論》(日語)「寺田寅彦随筆集 第三巻」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1993(平成5)年2月5日第59刷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42/files/2471_9353.html
(青空文庫:2017-4-28 reached)
33)寺田寅彥:《俳句の型式とその進化》(日語)「寺田寅彦随筆集 第五巻」岩波文庫、岩波書店 1997(平成9)年9月5日第65刷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42/files/2512_9352.html
(青空文庫:2017-4-28 reached)
34)寺田寅彥:《俳句の精神》(日語)「寺田寅彦随筆集 第五巻」岩波文庫、岩波書店。1997(平成9)年9月5日第65刷発行
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042/files/2513_12242.html
(青空文庫:2018-4-28 reached)
35)西尾 實:《日本文芸入門》:《世界教養全集14》、 pp 3-72, 平凡社、東京、日本、1962、(日本語) 折口信夫:《世々の歌びと》:《世界教養全集14》、 pp125-220, 平凡社、東京、日本、1962 、(日語)
36) 三好達治:《現代詩概論》:《世界教養全集14》、 pp 355-460,平凡社、東京、日本、1962、(日本語)
37) 彌榮浩樹: 《1%の俳句ー一挙性、露呈性、写生》、 《群像》、2011、 6月号、 64-90、講談社、東京、日本、2011, (日語)
38) 佐籐和夫:《西洋人と俳句の理解-- アメリカを中心に--》:日本語学:14:12-181995。(日語)
38) 朱實:《中國における俳句と漢俳》:「日本語学」:14: 53-621995,東京,日本。(日語)
39) 夏石番矢:《現代俳句のキーワード》;「日本語學」14:25-31; 1995; 明治書院,東京,日本。 (日語)
40) 楠木しげお:《旅の人-芭蕉ものがたり》,銀の鈴社,東 京,日本,2006 (日語)
41) 秋元不死男:《俳句入門》、角川学芸出版、東京、日本、2006 (日語)
42) 金子兜太:《造詣俳句六章》(日語)「金子兜太集 第四巻」、p211-514筑摩書房。2002(平成14)初版発行
43) 嶋田青峰:《俳句の作り方》、新潮社、東京、日本、1941 (日語)
44) 秋尾 敏:「鳴弦窓雑記」,(日語),http://www.asahi-net.or.jp/~cf9b-ako/essay/meigensouzakki.htm (2018-11-28 reached)
45) 鷹羽狩行:《もう一つの俳句の国際化》、
(第17
回HIA 総会特別講演より)
http://www.haikuhia.com/uploads/doc/takaha2006.pdf (2018-11-15 reached)
46) 野口 裕:《二物衝撃はものたりない》:「五七五定 型」創刊號,pp:32-40,2006年,和泉市,日本。(日語)
47) 小池正博、野口裕:《對談.五七五定型之可能性》:「五七五定型」創刊號,pp:41-55,2006年,和泉市,日本。(日語)
48) 小池正博:《コラージュ「座談会」-『「現代川柳」を語る』をめぐって-》:「五七五定型」第4號,pp:28-37,2010,和泉市,日本。(日語)
49) 現代俳句協会編集委員会:《日英対訳21世紀俳句の時空》、永田書房、東京、日本、2008。
木村聰雄:《20世紀日本的俳句──現代俳句小史》:《21世紀俳句の時空》:pp2~41 2008,永田書房,東京,日本,2008。(日語)
50) 木村聰雄:《現代俳句の詩学――世界詩としての俳句形式》:「世界俳句2017第13號」;pp77-84, 2017,世界俳句協会、東京,日本。(日語)
51) 野口る理《ポスト造型論》:《現代俳句協会青年部シンポシオンⅣ-2011-6-11》、「spica」、(日語)http://spica.819main.jp/atsumaru/1172.html
(2018-11-23 reached)
52) 夏石番矢:《Ban’ya》:http://banyahaiku.at.webry.info/ (日語)(2018-11-26
reached)
53) 石倉秀樹:《獅子鮟鱇詩詞》:http://shiciankou.at.webry.info/ (日語)(2018-11-26 reached)
54) 高柳重信:《「書き」つつ「見る」行為》(日語)
http://wwwh4dionnejp/…/…/jyusintext/jyuusinkakimiruhtml (2017-05-15 reached, copy)
55) 菱川英一:《パウンド「メトロ詩」分析におけるロジ ャーの方法論》(日本語)、神戸大学教育学部研究集録, 90:77-93,1993 http://www.lib.kobe-u.ac.jp/infolib/meta_pub/G0000003kernel_81001512
56) 宮坂豊夫:《俳句の周辺:語学的視点からの研究ノー ト》:<人文研究>51(1):117-131、2001
57) 中山逍雀:《曄歌》:(日語)
http://www.741.jp/kouza07/kou-07D01.htm
(2018-05-18 reached)
58) 中山逍雀:《俳句と漢俳》,(日語)http://www.741.jp/kouza08/kou-08C43.htm
(2018-05-14 reached)
59) 中川広:《中川広の俳句ページ》:(日語http://www1.odn.ne.jp/~cas67510/haiku/index.html
(2018-11-14 reached)
60) 川名 大:《戦後俳壇史と俳句史との架橋、そして切断:前篇》:http://gendaihaiku.blogspot.com/2011/06/35_26.html
(2018-11-17 reached)
61) 川名 大:《戦後俳壇史と俳句史との架橋、そして切断:後篇》:(日本語)
http://gendaihaiku.blogspot.com/2011/07/35.html
(2017-05-17 reached)
62) 有馬道子: 《記号論から見た俳句》:開拓社,東京,日本,2018-10-23 出版。